仰望先賢,“對話”畢昇。11月18日,我校智能制造工程學院組織印刷包裝專業群近180余名師生,跨越200多公里,赴英山畢昇紀念園開展了“文化傳承+”專題思政課《中國印》實踐研學活動。
當天,研學團來到畢昇紀念園,首先拜謁了畢昇墓,對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畢昇表達敬意。“20世紀90年代,畢昇墓在英山縣草盤地鎮被發現,揭開了其身世之謎。”
“布衣畢昇是一名從事雕版印刷的普通工匠,自英山輾轉蘄州等地,后至臨安(今杭州)刻書局工作。”“畢昇飽受雕版印刷之苦,他從小兒的捏泥游戲和豆腐切塊的買賣中找到了活字印刷的靈感。”在畢昇紀念館,師生們在講解員的細致介紹下,透過珍貴的歷史文物、圖片和智能化展示,從“布衣畢昇”“何以畢昇”“文明之母”“畢昇故里”等四個方面,全面了解了畢昇籍貫生平的驚世發現、畢昇從草根雕工到世界巨匠的工匠之路、活字印刷術對中國和世界文明發展的偉大貢獻、中國印刷科技的偉大革新,以及畢昇故里英山的文化風貌。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四大發明”體驗館,師生們通過AR、VR等技術手段和互動體驗,真切感受到古代工匠的偉大創造和中國智慧對世界產生的深遠影響。
“這次研學讓我們全面了解了畢昇的‘活字思想’。畢昇是一名有成就的布衣,從草根到巨匠,畢昇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景仰,我們要將他的‘活字思想’繼續發揚光大。”2022級包裝策劃與設計專業陳佳豪參觀完后分享道。徐唱同學表示:“深諳雕版技術的畢昇,正是發現了雕版技術的不足,才發明了膠泥活字,推動了人類印刷術的發展乃至文明的進步。作為一名準印刷人,我們要向畢昇學習,永葆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更加執著于專業學習,不斷提高專業技能,以高素質技術技能促進印刷行業發展。”
“這次研學,既是一次沉浸式的專業實踐教學,又是一場跨越千年時空的印刷人相遇和對話,更是一堂深刻的‘大思政課’,讓學生鞏固了專業知識,全面認識了畢昇,對中國印刷文明更加入腦入心。”智能制造工程學院副教授趙恒亮介紹說,《中國印》課程將不斷深化課堂和實踐內容,繼續將畢昇的創造精神、創新精神、工匠精神學習傳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