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香蕉eeww99国产精选免费,色橹橹欧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免费VA人成视频网站全

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管理規章制度 - 正文

武漢信息傳播職業技術學院關于制(俢)訂2015級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原則意見

發布時間:2019-06-30 16:27:33編輯:admin瀏覽量:3246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規劃》(2010-2015年)、《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的通知》(教職成〔2011〕11號)、《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和《湖北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等文件精神,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依據《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結合學院實際,現就制訂我院2015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提出如下原則性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主動適應國家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的要求,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與行業企業共同分析崗位能力和職業素質,推進產教結合,深化校企合作,實現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構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課內與校外一體化的培養體系,加強素質教育,注重學生職業道德、專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協調發展,努力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二、基本原則

1. 堅持就業導向,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原則

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各專業要廣泛開展社會調查,及時跟蹤市場需求的變化,關注本專業領域技術的發展趨勢,主動適應區域、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有針對性地設置和調整專業課程體系。以行業企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分析作為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的基本依據,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行業發展需要定位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主動融入市場,服務市場,拓展市場,最大限度地實現人才培養與人才需求的對接。

2. 課程體系結構整體優化原則

人才培養方案應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循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規律,優化教學組織形式,以能力培養為核心,注重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促進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協調發展。各專業要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引入行業企業技術標準,共同開發專業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調整課程結構,改革課程內容;要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學生職業技能訓練;要構筑基本知識、基本理論模塊,重在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實踐教學總學時應略大于理論教學總學時;要正確處理好思想與行為、知識與能力、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保證培養規格的實現。

3. 工學結合原則

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就業和創業能力;密切與行業企業合作,探索建立“校中廠”、“廠中校” 等形式的實踐教學基地,與企業一道系統設計、實施生產性實訓和頂崗實習;與行業企業共同分析崗位能力和職業素質要求,共同制定課程標準、共同實施教學、共同評價人才培養質量;以工學結合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形成符合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成長規律的具有專業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4.突出專業特色的原則

各專業要從我校的實際出發,積極探索,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架構設計、課程內容重構、教學模式創新等多方面形成特色,努力打造特色鮮明的品牌專業。

5.以學生為本的原則

要充分關注學生個性的發展。既要考慮普遍性,又要考慮特殊性;既要注意嚴密性,又要注意靈活性。可設置創新或創業學分,鼓勵有專長的學生通過努力在這方面有所成效。學校和各專業應盡可能為其個性發展提供時間、空間及相關條件。

6. 柔性管理原則

針對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遵循各專業知識積累和技能提高的規律,按照實際教學需要,探索多學期、分段式等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將學校的教學過程和企業的生產過程緊密結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突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靈活性和開放性。

7. 推進“雙證書”原則

進一步推進“雙證書”制度,實現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提高學生就業競爭能力。

三、學分、學時及教學時間安排

(一)學分與學時

1. 學時

三年制總學時應控制在2600左右,實踐性教學總學時一般不低于總學時的50%。周學時控制在22—26。

2. 學分

(1)一般課程:單元教學形式,按照每16學時折合1個學分。最小學分單位為0.5學分。

(2)實訓實習:每周計24學時,每周計1學分;非按周設置的,每24學時計1學分。

(3)入學教育、軍訓、畢業教育:每周計24學時,每周計1學分。

(4)素質教育學分:社會實踐、技能競賽等是學生職業道德培養、職業素質養成和技能實戰的重要載體,應針對專業特點開展各類社會實踐、技能競賽等活動。學生可以通過參加活動獲得素質教育學分。各專業學生在校期間應當修滿最低素質教育學分4學分。

技能競賽獲省級獎項、參加學院統一招生等活動經相關部門統計,教務處審核認定,可沖抵公共選修課2學分。

(二)教學時間安排

每學期教學周按20周設計,其中安排機動2周;第一學期安排入學教育1周、軍訓2周;最后一學期安排畢業教育1周。學校鼓勵各專業開展“多學期、分段式”教學組織模式,3年制6學期可根據行業企業淡旺季調整為7-9個學期。

四、課程設置

(一)課程分類

1. 按課程功能分為:公共課、專業課(一般專業課、核心專業課、實踐技能課)、拓展課。

全院各專業統一設置公共課程,公共課程設置按學院有關規定要求執行。

2. 按課程性質分為:必修課、選修課。

必修課:是指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要求學生必須具備的知識和能力所確定的該專業學生必須修讀的課程。學生必須修完人才培養方案規定的全部必修課程。

選修課:是指為擴大學生知識面,培養和發展學生興趣和潛能,提高學生人文素養與綜合素質,以及根據專業方向、專業知識結構或職業拓展的需要而設置的課程,包括由學生在全院范圍內自主選修的公共素質課程和根據職業拓展與提升需要選修的職業能力課,分為任選課和限選課。各專業學生在校期間應當最低修滿任選課6學分。

)課程設置

必修課包括公共必修課和專業必修課;選修課包括專業選修課和公共選修課。

(1)公共必修課

每個專業統一開設以下課程,具體安排如下:

①《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第1學期開設,共48學時,3學分,結合各專業特色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第2學期開設,共64學時,4學分。

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2學期開設,共32學時,2學分。

④《體育》:第1或第2學期開設,共32學時,2學分。

《大學語文》:第1學期開設,共32學時,2學分,部分專業開設

應用寫作》:第2學期開設,共32學時,2學分,部分專業開設

⑦《高等數學》:第1或第2學期開設,部分專業開設,各專業該課程的學時、學分數均不盡一致,以人文科學系提供的數據為準。

⑧《大學英語Ⅰ》:第1學期開設,共56學時,3.5學分。

⑨《大學英語Ⅱ》:第2學期開設,共72學時,4.5學分。

⑩《計算機基礎》:第1或2學期開設,共64學時,4學分。

⑾《就業指導》:第1一5學期開設,共32學時,2學分,由各系和就業辦共同完成。

⑿《創業基礎》:第4學期開設,共16學時,1學分,由各系和就業辦共同完成。

⒀《形勢與政策》:第1一5學期以講座形式開設,共16學時,1學分。

⒁《軍事訓練》:第1學期開設,共48學時,2學分。

⒂《國防理論》:第1一5學期以講座形式開設,共32學時,2學分。

⒃《入學教育》:第1學期以講座形式開設,共24學時,1學分。

(2)專業必修課

專業必修模塊的設置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職業核心模塊,是本專業必備的技術知識,是最重要的課程,數量在5—8門為宜,這些課程(含實訓)應當作為專業教學核心,要確保足夠的教學時數;

第二部分為職業支撐模塊,為了學好核心課程所必須開設的專業基礎理論或實踐課程;

第三部分是職業技能模塊,側重實踐、實驗、上機實訓等實用性操作訓練,強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以滿足第一線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各專業還應確定學生在校期間取得職業證書的類型、層次;課程設置中引入了行業企業技術標準,要把雙證溝通課程列入專業課體系中。對必取的證書一般應安排32左右學時的專項考證輔導,輔導課程的開設時間應當和學生首次參加該考試時間匹配。

3)公共選修課

公共選修課程面向全院學生開設,課程總數不少于20門,由各系統一上報教務處,教務處根據教師申請,統一安排選修課;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每門2學分,32學時,要求學生至少獲得4學分。

(4)專業選修課

 由各專業根據需要自行安排。

)課程類型

按課程類型設置純理論課(A)、(理論+實踐)課(B)、純實踐課(C), A、B、C三者課程課時數比例原則上按30%:45%:25%控制。

(1) 純理論課(A):理論知識為主的課程;

(2)(理論+實踐)課(B):理論實踐一體課程;

(3) 純實踐課(C):實踐技能為主的課程。

四、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基本內容及文本格式

(一)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基本框架

1. 招生對象與學制

2. 培養目標

3. 人才培養規格

4. 培養模式

5. 畢業要求

6. 主要面向崗位(群)與職業能力分析

7. 課程體系開發

8. 專業核心課程簡介

9. 時間分配總表

10. 教學活動安排表教學進程計劃表

11. 教學學時統計表

12. 其它培養措施

13. 專業教學團隊

14. 校內外實訓條件

15. 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

16. 培養方案論證

附件一  專業調研報告

附件二  核心課程標準

附件三  專業建設規劃

(二)文本格式與內容

見附件1

(三)排版要求

1. 標題:XX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2. 頁面:Word文檔,A4紙(豎版),頁邊距上下各2.5CM,左右各2.2CM;

3. 字體:標題小二號字、黑體;正文宋體,一級標題為四號字,加粗;二級標題為小四號字,加粗,正文小四號。附表表格標題為小三號字,宋體加粗,表格內容按小四號宋體,需要時亦可設為五號字。

4 .課程順序:每個模塊內課程按開課時間先后排列。

(四)統一課程編碼

為便于管理,課程代碼統一編制。課程代碼由8位數字組成,具體編號規則為:

1-2位為系代號;

3-4位為專業代號;

5-7位為課程代號;

8位為開課學期代號;

課程代碼前4位代號、公共課代號、拓展課代號由教務處統一編排,專業課程代號和專業拓展課程代號由各系編排。

五、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實施

(一)以系為單位組織制訂

各系應成立以系主任為組長、各專業帶頭人和專、兼教師組成的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小組,系主任統籌協調,專業帶頭人牽頭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程序

1. 政策學習與社會調研。各系組織學習上級和學校的有關文件,特別是本原則意見。各專業應組織有關人員與行業企業人員一道開展市場調研和畢業生跟蹤調查,撰寫調研報告,召開實踐專家研討會,明確人才需求、專業定位、培養目標和規格要求。

2. 主要面向崗位(群)與職業能力分析。分析工作領域、主要面向工作崗位(群)典型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要求等。

3. 課程體系構建。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調整課程結構,改革課程內容,理清各課程之間的相互關系、先后次序和課時安排等,構建具有特色的工學結合專業核心課程體系。

4. 論證和修訂。各系組織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全面的論證,必要時應該征求學生的意見,根據論證意見對方案進行進一步的修訂。

5. 學校審定。組織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審議,并呈主管教學副院長審核簽字(必要時還需有關行業企業專家簽字)后下發執行。

(三)各系應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及時組織制(俢)訂專業核心課程標準。

(四)經審核并報分管領導批準執行的新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未經批準,任何人不得私自變更、調整。

    教務處     

 2015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