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部和省教育廳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相關要求,為做好我省高職院校2021年診改復核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復核目的
指導和督促高職院校落實質量保證主體的地位和責任,加快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建立常態化的自主人才培養質量保證機制,打造現代質量文化,不斷提高師生員工的滿意度和獲得感,進一步提升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二、基本原則
診改復核工作以《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復核工作指引(試行)》(職教診改【2018】25號)為指導,以學校實施方案為依據,以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與運行為重點。
(一)聚焦核心要素
堅持以學校診改工作為基礎,聚焦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不同層面(簡稱五個層面)的目標與標準、監測與預警、診斷與改進的機制建設和運行情況。
(二)關注診改軌跡
堅持數據分析與實際調研相結合,基于學校平臺數據分析,以軌跡變化為關注點,輔以實際調查研究,做出與事實相符的判斷。
(三)尊重校本特色
堅持一校一策,尊重學校歷史文化和辦學自主權,針對學校當前發展階段和發展目標,引導學校科學定位、服務發展、促進就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彰顯切實可行的校本診改工作特色。
三、復核內容
(一)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與運行
復核目標鏈與標準鏈(簡稱兩鏈)的科學性、系統性、可行性、實施情況及成效。復核五個層面“8字形質量改進螺旋”(簡稱螺旋)建設的科學性、覆蓋面、可行性、實施情況及成效。復核學校質量文化與機制引擎(簡稱引擎)驅動與運行情況及成效。
1.兩鏈打造與實施
(1)學校層面。學校發展規劃是否成體系,學校發展目標是否傳遞至專業、課程、教師層面,目標是否上下銜接成鏈。學校機構職責是否明確,崗位工作標準是否建立,標準和制度執行是否形成有效機制。
(2)專業層面。專業建設規劃目標、標準是否與學校規劃契合,是否與自身基礎適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標準和課程教學目標與標準是否銜接貫通,課程體系是否能支持人才培養目標與標準的達成。目標與標準是否明確、具體、可檢測。
(3)課程層面。課程建設規劃目標、標準是否與專業建設規劃契合,是否與自身基礎適切。課程教學目標與標準和課堂教學目標與標準是否銜接貫通,課堂教學是否能支持課程目標與標準的達成。目標與標準是否明確、具體、可檢測。
(4)教師層面。教師個人發展目標確定是否與學校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及專業建設規劃等相關要求相適切。教師是否制定有個人發展計劃及與之相應的目標與標準。目標與標準是否明確、具體、可檢測,與自身基礎適切。
(5)學生層面。學生是否制定有個人發展計劃,個人發展目標是否與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及素質教育相關要求相適切。學校是否建立指導學生制定個人發展計劃的制度。
2.螺旋建立與運行
(1)學校層面。學校是否建有規劃和年度目標任務分解、實施、診斷、改進的運行機制。實施過程是否有監測預警和改進機制,方法與手段是否便捷可操作。是否建立學校各組織機構履行職責的診改制度,方法與手段是否可操作,是否有效運行。重點關注規劃在年度中的執行性、工作過程管控的操作性、崗位工作診改的自主性、目標績效考核的激勵性。
(2)專業和課程層面。是否建立專業、課程建設與課程教學質量的診改運行制度,診改內容是否有助于目標達成,診改周期是否合理,診改方法與手段是否便捷可操作。重點關注專業和課程診改的制度化、覆蓋面、主體性、科學性和有效性。
(3)教師層面。是否建立教師個人發展自我診改制度,周期是否合理,方法是否便捷可操作。重點關注教師診改的制度化、覆蓋面、主體性、科學性和有效性。
(4)學生層面。學校是否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診改,周期是否合理,方法是否便捷可操作。重點關注學生診改的制度化、覆蓋面、主體性、科學性和有效性。
(5)五個層面的診斷結論是否依據數據和事實獲得,自我診斷報告的陳述是否明確具體,改進措施是否有效。
3.引擎驅動與成效
(1)學校領導是否重視診改,扎實推進,師生員工是否普遍接受診改理念,并落實于自覺行動中。
(2)學校是否建立與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相適應的考核激勵制度,將考核與自我診改相結合,體現以外部監管為主向以自我診改為主轉變的走向。
(3)各個主體的自我診改是否逐漸趨向常態化。師生員工對學校診改工作是否滿意和有獲得感。
(二)平臺建設與應用
復核學校平臺對內部質量保證體系運行的支撐情況,重點復核平臺的頂層設計、建設、應用及成效。
1.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平臺在填報時數據是否真實,數據分析能否為學校診改服務。
2.學校是否按智能化要求對平臺建設進行頂層設計,平臺架構是否具有實時、常態化支撐學校診改工作的功能:
(1)能夠實現數據的源頭采集與即時采集。
(2)能夠消除信息孤島,實現數據的實時開放共享。
(3)能夠進行數據分析,并實時展現分析結果。
3.學校是否按照頂層設計藍圖,扎實推進平臺建設。
4.學校在數據分析和應用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四、復核工作規程
省教育廳委托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簡稱省教科院)組織省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專家委員會(簡稱省診改專委會)實施省級抽樣復核。
(一)主要工作程序
1.確定復核院校。根據教育部相關工作要求和我省實際,省教育廳確定2019年省級復核院校,省教科院具體組織實施。
2.成立專家組。省教科院按照省教育廳確定的復核學校數量和規模,會同省診改專委會組成專家組逐校實施復核工作。專家組成員一般為7-9人(另設秘書1人),分3組開展工作。
3.報送公示材料。接受本年度復核的院校于診改復核工作開始前1周,將經過學校校園網上公示的相關材料掃描成PDF電子版報送到省教科院。省教科院進行形式審查后,由專家組秘書將材料分發到專家組每位成員。
被復核院校報送和公示材料如下:
(1)學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與運行實施方案
(2)學校“十三五”事業發展規劃
(3)正在實施的專業建設規劃
(4)正在實施的課程建設計劃
(5)學校信息化建設規劃方案
(6)近2年學校《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
(7)近2年學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自我診斷報告(格式見附件)
(8)近2年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分析報告》
(9)學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與運行相關制度
(10)學校診改工作報告
4.專家組初審。診改復核專家及時網上審閱學校報送材料與信息,了解學校診改工作狀態,形成初步意見。
5.進校現場復核
(1)專家組秘書提前進校,做好準備工作。
(2)專家組進校開展現場復核工作。主要方式:
聽取匯報:專家組全體成員聽取如下層面的匯報。
學校診改工作匯報:學校主要領導對本校教學診改整體情況進行匯報(包括學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組織架構、運行狀態、經驗成效、標志性成果等)。匯報時間40分鐘以內。
專業診改匯報:學校從當年招生專業中選取三分之一作為備選(專業數少于10個,則全部專業備選)。在備選專業中確定兩個專業進行匯報,其中學校推薦一個專業,專家組隨機抽選一個專業。專業負責人對本專業診改情況進行匯報(包括專業建設目標、建設標準、診改實施情況、診斷意見、改進措施、改進效果等),并提交專業診改報告。每個專業匯報時間15分鐘以內。
課程診改匯報:學校從各備選專業中分別選取5門專業核心課程和3門公共必修課程作為備選,在備選課程中確定兩門課程進行匯報,其中學校推薦一門課程,專家組隨機抽選一門課程。課程負責人對本課程診改情況進行匯報(包括課程建設目標、課程標準、課堂教學、診改實施情況、診斷意見、改進措施、改進效果等),并提交課程診改報告。每門課程匯報時間15分鐘以內。
教師診改匯報:人事處長匯報教師層面診改情況,并提交學校層面教師診改報告。同時,學校兼顧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專業結構等,從在職在崗專任教師中選取20名教師作為個人診改匯報備選。專家組在備選教師中隨機抽取1名教師進行匯報。教師對自身診改情況進行匯報(包括教師發展目標、職業發展標準、診改實施情況、診斷意見、改進措施、改進效果等),并提交教師個人診改報告。每個匯報時間在15分鐘以內。
學生發展診改匯報:學工處長匯報學生層面診改情況,并提交學校層面學生診改報告。同時,學校從有畢業生的專業中選取20個班級作為學生診改匯報備選。專家組在備選班級中隨機抽取1個班級進行匯報。相關班級的班主任(或輔導員)對本班學生發展的診改情況進行匯報(包括學生發展目標、標準、診改實施情況、診斷意見、改進措施、改進效果等),并提交本班級學生發展診改報告。每個匯報時間在15分鐘以內。
學校信息化建設規劃工作匯報:學校相關負責人對學校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成效、在教學診改中的應用和下一步建設規劃等進行匯報。匯報時間在15分鐘以內。
訪談座談:專家組成員分組參加如下層面的交流訪談,收集信息、調查核實:與校長、書記及相關校領導訪談;隨機與學校管理層、執行層、教師代表等交流、座談;隨機與學生進行交流、座談。
問卷調查:專家組在與各層面人員進行交流、訪談和座談后,發放相應層面的調查問卷,對學校教學診改開展情況、工作效果進行隨機調查。通過足夠數量的問卷調查和樣本分析,了解內部質量保證體系“最后一公里”狀況,獲取師生員工的真實感受。
狀態考察:通過查閱診改制度文件、診改軌跡、數據平臺,現場考察學校校園環境、教學條件、專業建設、課堂教學、學生活動等,了解學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總體狀態。
數據分析:通過對數據的系統分析、趨向分析、比較分析、目標適切度分析,了解學校方案實施與平臺建設的實際成效。
深入研討:與學校相關人員深入研討重點、難點問題的成因和解決方案。
集體會診:組內信息及時交流,組間信息及時匯集,外部信息廣泛吸納。通過會診減少盲點、縮小偏差。
(3)專家組根據《湖北省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工作實施方案》的有關規定,形成診改復核初步結論和《診改復核反饋意見》初稿。
(4)專家組與學校領導層溝通確認復核結論和《診改復核反饋意見》。
(5)召開診改復核情況通報會。專家組長代表專家組通報該校《診改復核反饋意見》,專家個人反饋意見與建議,并充分聽取學校意見。
6.匯總復核材料。專家組整理診改復核材料,送省教科院存檔。存檔材料除學校報送、公示的10種材料外,還包括:
(1)《´´´學院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改復核反饋意見》
(2)專家組成員名單
(3)專家組工作日程安排表
(4)專家工作記錄表
(5)湖北省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復核表
(6)專家組表決結果匯總表
(7)調查問卷匯總表
7.公布復核結論。省教科院將該校《診改復核反饋意見》提交教育廳,教育廳審定后發文向社會公布并依據相關規定對診改結論進行運用。
五、工作要求
1.有序工作,嚴守規定。復核工作嚴格遵循教育部診改工作通知有關要求,堅持以促進學校診改制度建設為重心,不得將注意力轉移到對學校內部常規管理和日常教學工作的議論、評價上,不得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秩序,并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教育部二十條要求及省委省政府、教育廳有關規定。
2.嚴格篩選,組建團隊。專家工作組設組長1人,由熟悉高職教育規律、具有豐富教育教學與管理經驗和較強組織協調能力的高校領導或專家擔任。專家組組長全面負責該校考察復核的組織實施。專家組成員應是經過湖北省診改專委會培訓并取得資格的專家庫人員。
3.實行回避,嚴肅紀律。診改復核專家遴選實行回避制度。復核專家必須潔身自律,被確定為專家組成員后,不得擅自接受邀請參加復核學校的診改輔導、講座等活動。如有妨礙復核結論公正性的行為,一經查實,取消專家資格。
4.信息公開,陽光復核。省教育廳在湖北教育廳官方網站上公布復核工作相關政策文件、復核專家組名單、接受復核院校應公示材料,以及復核結論等,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5.實事求是,確保質量。各高職院校要以認真負責的態度深入細致地開展自我診斷與改進,積極配合復核專家組的工作,堅決杜絕任何形式的虛假、浮夸和形式主義。一旦發現學校弄虛作假行為,診改復核結論不得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