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香蕉eeww99国产精选免费,色橹橹欧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免费VA人成视频网站全

當前位置:首頁 - 學習園地 - 正文

李韶軍:教學診改貫徹“全員”原則應注意培養教師的“八個意識”

發布時間:2021-07-15 09:35:54編輯:admin瀏覽量:3524

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有一個眾所周知的“三全”原則,即“全員、全過程、全覆蓋”。但在實際操作中,如何貫徹“全員”原則,發動廣大教職工參與到教學診改工作中,成為令很多中職校長頭疼的問題。一些學校沒有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甚至形成“少數人干,多數人看”的尷尬局面,“全員”變成了一句空話。教學診改固然是“一把手”工程,但也絕不是無人喝彩的“獨角戲”。那么,如何吸引教職工積極參與到教學診改工作中來?如何發揮教職工在教學診改中的主體作用,促進教師隊伍成長呢?筆者認為,學校管理者在教學診改過程中,應注意培樹教師的“八個意識”。

一是學習意識。教學診改是近幾年來才出現的新生事物,與以往人們熟悉的評估考核有明顯的區別。對于這個新生事物,學校管理者和基層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對其加以學習和掌握:一是熟讀文件,了解相關政策,比如教育部先后頒布的四個教學診改相關文件。這些文件只讀一遍是不行的,要翻來覆去地讀,直到弄通、學會,理解其中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舉措。二是積極參與有關教學診改的各類培訓,從專家的解讀中汲取營養。三是組織相關人員學習先進學校的教學診改經驗和典型案例,對其進行消化吸收,為我所用。四是內引外聯。學校應外請專家,內請行家,對全體教職工開展教學診改的全員培訓,講清楚教學診改的內涵和理念,講明白教學診改和一線教職工的關系,使大家明確個人在教學診改工作中的具體定位和作用,讓每位教師都成為教學診改的明白人。

二是自主意識。教學診改的“十六字方針”是“需求導向、自我保證、多元診斷、重在改進”。其中,“自我保證”是教學診改的重要特征,是不同于評估考核的重要區別。教師的診斷與改進作為“五個橫向”層面組成部分,其與整體的教學診改特征一致,同樣具有自我保證的特點。所以,教師層面的診斷與改進要堅持自主原則,增強教師的自主改進意識。正所謂“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如果教師自身沒有行動起來,沒有自發地參與到教學診改工作中來,教學診改也就會流于形式。那么如何激發和調動教師參與教學診改的自覺意識呢?筆者認為,這就需要從學校和管理層面做一些推動性的工作,如鼓勵教師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自身的內部優勢和劣勢、外部機遇和挑戰等,把脈自身的不足和差距,樹立發展目標,建構內生動力;再如,組織教師對自身教學、學生管理等環節進行自我診斷,以發現問題,分析原因,提出改進措施。

三是規則意識。制度建設是教學診改工作的重要內容,依法治校、規范管理是教學診改工作的應有之義。制度建設不是文字游戲,不是在墻上掛掛,應付上級檢查的,而應成為自上而下的自覺行動和遵循原則。在制度建設的整體氛圍中,管理者應該加強對教師進行規則意識教育,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用制度保障內生質量保證體系的建構。“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制度的恪守重在執行,重在一把手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四是目標意識。建設系統完善的“目標鏈”是教學診改的重點工作。對于教師而言,目標是多維度的,比如教師的個人發展、成長目標(包括學歷、技能、職稱等提升目標)。對于課堂而言,教師要制訂學期、學年的授課計劃,體現出目標的訴求。對于每一節課來說,也要有相應的教學目標(知識、能力和情感等)。當然,教學目標的設定要切合實際,不要好高騖遠,也不能保守落后。這一目標要“跳一跳夠得著”,應當成為教師激勵自己發展的動力,而不是負擔。

五是標準意識。標準是衡量事物的準則。“標準鏈”的建設與“目標鏈”相輔相成,有機聯系,同樣是教學診改的重點工作。教師的標準要符合立德樹人的要求,以師德為先、學生為本、能力為重和終身學習為基本理念。這方面,國家制定有《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規定了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等三大維度、15個領域和60項要求,成為中職學校教師的專業發展指南。學校應該強化該標準的學習、宣傳與解讀,為廣大教師提供專業發展的基本遵循。另外,為有效配合與支撐國家標準,學校層面也可以根據校情,制定校級骨干(優秀)教師、專業帶頭人的標準,制定教師績效考核的方案與指標,樹立教師競優求質、力爭上游的標桿。在課程標準建設方面,教師是參與的主體,是課程標準的編制者和實踐者。一般而言,課程標準應包括課程性質與任務、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結構、教學內容與要求、教學實施、考核與評價等方面。學校通過組織教師全員參與課程標準的編制工作,較容易實現教師對于教學診改工作的全方位對接,增強教師對于教學診改工作的理解與支持。雖然教無定法,但是教學有法,貴在得法。結合課堂教學,學校可以制定相應的課堂教學評價指標(標準),可以從教學設計、組織能力、方法與模式、主體體現、活動與展示、學習評價、學習效果和信息化教學手段應用等若干要素提供標準,并將標準與課堂的三維目標有機結合起來。通過以上標準設定,學校就能夠實現教師與學校、專業、課程、課堂四個層面的融合,使目標和標準建設成為教學診改的“助推器”,成為教師全員參與教學診改的工作抓手。

六是反思意識。葉瀾老師說,一個老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會成為名師,但是一個老師寫三年的教學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由此可見,樹立反思意識對于教師的重要程度。“每日三省吾身”“過電影”不僅是一種工作方法,也應該成為教師自覺的習慣。教師要學會教學反思,習慣教學反思。那么,教學需要反思哪些內容呢?一是反思教學過程中的優點。如三維目標的達成度和有效途徑;師生互動的策略與方法;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的舉措與妙招;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師生交流研討的心得體會等。二是反思教學中的不足。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自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復雜狀況,教師的應對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特別是一些青年教師,在應對教學過程中突發狀況時難免應對失當,留下遺憾。這種現象的發生是正常的,不足為慮。出現了問題不要緊,重要的是要及時發現問題,查擺原因,反思不足,改正錯誤,且要“吃一塹,長一智”,避免重復犯同樣的錯誤。三是反思總結個人教學智慧。課堂教學中,師生思辨的火花會交相輝映,教師靈感會瞬間迸發。此時涌現的教學智慧難能可貴,可遇而不可求。如果不能及時地記錄捕捉,風過水無痕,會很快遺忘;相反,及時地記錄下來這些教學智慧和思想靈感,往往能給自己更多的啟迪和思考,有助于更有效地解決今后類似的教學問題。這樣日積月累,教師的教學智慧會越聚越多,處理問題也就越來越得心應手。四是反思梳理學生的突出表現。教學反思不僅僅是教師反思自身,還要時刻關注教育對象——學生。教師要注意挖掘搜集學生身上的故事、亮點,及時地給予其賞識與贊許;對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不能求全責備,而應該平心靜氣,細致分析,查明原因,采取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避免與其發生正面沖突。學生是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永恒主角,缺乏對學生表現進行梳理的反思是注定不完整的。

七是改進意識。“重在改進”是教學診改的方針之一,是教學診改的重頭戲和著力點。學校通過“望聞問切”的多元診斷,會發現“五橫”層面的難點和堵點。對于這些問題,學校不能等也不能拖,而應該主動有為,踐行立行立改,自主自覺去修正不足,解決問題。如我校在教學診改工作中,試行了一種“病歷表”制度,結合診斷要素,編制了相應的自我診斷與改進表。表中突出了診斷問題、原因分析、改進措施和診改效果等內容,切入要害、對癥下藥,一事一議,一“病”一“方”,明確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并定期反饋問題解決情況和診改效果,列出問題解決清單,體現出“螺旋改進”的特征。

八是質量意識。楊應崧教授說:“堅持以質量第一為價值取向:質量就是效益,質量就是價值,質量決定發展,提升質量是當前中職最需要關注的問題。”構建自生內在的質量保證體系是教學診改的核心任務和主要目標。“55821”體系的構建也是基于這一目標的實現。無論是“目標鏈”“標準鏈”,還是信息化平臺以及問題導向的持續改進思路,無一不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服務的。對于教師而言,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責無旁貸的使命。其中,提高課程教學效果是落實質量訴求的重中之重。沒有有質量的課堂,就談不上有質量的人才培養。而且,相對普通中學的學生而言,中職生存在的學情問題可能更為嚴重和特殊。所以,課堂教學應該成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最后一公里”。教師不應抱怨學生不好教、不愛學、不好管的現實困難,而要多考慮基于這樣的學情,針對眾多的“學困生”,在課堂教學方面應該采取什么樣更為科學有效的策略和辦法,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性,如何發揮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優勢、避免不良反應,如何借鑒先進的課堂教學模式為我所用、本土落地,以及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體現問題導向和反思意識,這些是每一位教師不可回避的課題,也是做好教學診改、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需要解決的“瓶頸”因素。

                                                                                     《河南教育·職成教》201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