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今天我們一起聽聽思政學院幾位“主播”的故事。
疫情發生后,思政教研室主任孫瑛副教授積極籌備,組織教研室全體教師召開線上會議,研究教學實施方案,為網絡課程的開設做準備。她與同事們克服各種困難,通過校內與校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扎實落實思政課集體備課制度。
2月15日,她組織老師們參與華中師范大學主辦的“同課異構 協同共研”第六期思政課在線集體備課研討會,汲取同行教學經驗,著力提升我校線上教學效果。每周組織線上集體備課會,精心打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設計,將疫情防控中展現出來的各種愛國元素和正能量融入思政課堂,引導教育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防疫抗疫的責任和擔當中。同時借助“學習強國”和“云班課”網絡平臺,推出“學習強國 齊心戰疫”主題活動,既注重疫情防護知識普及,又引導學生認真學習防疫阻擊戰中涌現的先進事跡,弘揚社會美德,增強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情感。
從教14年的陳娟副教授一直都是思政學院通識課教研室主任和中堅力量。疫情發生時她已是一位懷胎7月的二胎孕媽。云教學開展以來,她擔負著4個大班500多名學生的人文語文課。三尺講臺踐初心,她勇于探索,在智慧職教平臺上完成建課,使人文語文成為學校第一批開設起來的網絡課之一。人文語文大課采用騰訊課堂直播的形式,既有視頻欣賞,又有連麥互動,還有話題討論,更有詩詞比賽,形式多樣、生動有趣的授課方式,讓學生感覺到了新意。另外,陳老師還積極引導學生參加湖北省圖書館舉辦的“戰疫閱讀馬拉松比賽”和看圖識“畫”連環畫有獎問答活動,學生參賽積極性高漲,既讓學生了解了新冠肺炎各項知識,還大大豐富了他們的居家學習生活。
在自身教學之外,作為教研室主任,陳老師承擔著全校2000多名學生通識課整體安排的重任。在她的積極努力下,通識課教研室的職場英語II、體育、應用寫作、應用數學先后完成網上建課,成為學校第二批開設的網絡公共課。
陳老師專業技能過硬,疫情期間,她還為湖北知音傳媒集團員工和學校教職工開展“公文寫作”網絡培訓課,累計培訓時長7個小時,培訓600余人次。“干貨多”、“實用性強”是參訓人員對培訓課的強烈感受。
彭良莉老師是英語課程負責人。從大年初二開始,她丈夫便開始在離家20多公里的社區擔任志愿者,一直自我隔離不回家。彭老師便在家擔負起照顧老人、孩子的重任。只身兼顧家庭的同時,彭老師積極做好網絡教學和管理工作。她組織公共英語課教師進行“云集體備課”,不斷商討優化線上教學細節。通過周密的組織,我校線上英語課程有條不紊、線下英語第二課堂繽彩紛呈。老師們積極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疫情,學會閱讀社會,組織學生關注中國日報雙語新聞微信公眾號和“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引導學生每天收聽、閱讀頭條英文播報。還倡導開展了“我的新春英語秀”、“聲臨其境 加油武漢”英語趣味配音等活動。既讓學生了解了當前疫情的相關英語表達,培養了聽、說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家國情懷,開拓了國際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