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英語》是一門面向全校開設的公共基礎課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既要提升學生職場環境下的英語應用能力,也要重視人文素養的培養。在疫情防控期間,為了將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到線上英語教學中,武漢信息傳播職業技術學院思政學院英語課程組結合疫情發展,用英語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人文精神、科學精神、使命擔當、家國情懷、信念教育等融入到線上英語教學中,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不斷拓展和創新課程思政新路徑。
一、“英”為有“屏”,“語”出集體智慧
疫情期間,英語課程組老師們見屏如面,同頻共振。以上好“疫情防控”這堂愛國主義教育大課為契機,英語課程組積極參加線上師資培訓,自我充電,將課程思政有效地融入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撰寫學習筆記、反思筆記。同時創新集體備課方式,通過騰訊課堂、釘釘等召開“線上集體備課研討會”,同課異構,協同共研,精心打磨課程,從教學設計、情感教學、線上互動、任務單等方面入手,引導學生用英語講述戰“疫”的中國故事,用英語發出戰“疫”的中國聲音,傳遞必勝的信心和力量。線上教、學、研,育人者先育己。
二、“英”為有“你”,“語”出戰疫能量
英語課程組組織學生關注中國日報雙語新聞微信公眾號和“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引導學生每天收聽、閱讀頭條英文播報。組織“We are fighters”、“Wuhan,go for it”等主題相關的英語配音,組織“To hero”等主題相關的英文朗誦,“My motherland and me”等主題相關的英文歌曲吟唱,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運用語言的輸出功能,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觀點,凝練疫情特殊時期的“中國精神”。
三、“英”為有“理”,“語”宣科學防疫
英語課程組結合教學內容,在英語線上課堂講解疫情相關的高頻英文詞匯,播放鐘南山、張文宏、世衛總干事等專家對新冠肺炎的英語訪談小視頻,力求從科普的角度說明病毒的傳播途徑及防護方式,幫助學生減少恐慌,保持積極樂觀,做好自我防護工作,做到科學防疫。
四、“英”為有“禮”,“語”講中國故事
英語課程組積極探索課程政治元素如何與教材的單元主題、課文教學、詞匯教學和練習任務等各環節緊密結合,如:在“The Etiquette of meeting strangers”教學環節中,融入中國的抱拳禮、拱手禮、作揖禮(make a bow with hands folded in front);在“The Business Card”教學環節中,融入名片在中國的發展歷史;在“Festival”教學環節中,結合上課時間節點,融入Spring Festival、Shangsi Festival、Tomb-sweeping Festival等傳統節日的英文介紹;在“My favourite book/poem”教學環節中,融入中國經典詩詞的英文賞析;在“Family”教學環節中,結合醫護人員、志愿者等逆行者舍小家、為大家的忘我精神,融入家國情懷的教育。
五、“英”為有“單”,“語”有學習成效
鑒于線上教學的特殊性,英語課程組基于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設計了“任務單”。每次上課前發給學生們,幫助學生們明確學習的目標和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任務單有自主學習任務、小組學習任務、線上連麥展示環節等。學生們在完成任務單的同時,提高守時意識、分工意識、責任意識、規范意識、團隊意識等。
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英”為有你,“語”出精彩,英語課程組全體教師致力于將課程思政融入英語教學,既重視英語知識的傳授與專業技能的培養,又注重正確的思想引導和價值觀塑造。特殊時期的線上教學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英語教學的全過程,傳遞愛與關懷,培養了學生家國情懷,開拓了國際視野,凝聚師生戰“疫”力量。